-
联
-
系
-
我
-
们
-
识别二维码,联系官方客服
-
服务电话
0755-27845331 -
联系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京基100大厦57楼 -
E-mail:
在线留言
shunxin6666@yeah.net
或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顺心晫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78870号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7*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顺心人生专家提醒秋冬季节如何预防中风
1、 了解病史及先兆
中老年人,平素体质虚弱或素有体形肥胖,而常表现眩晕、头痛、或一过性肢麻、舌体僵硬、言语滞涩、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扑倒地等诱因。若急性起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滞涩为首发症状者一般诊断不难,但若起病即见神志障碍者,则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2、辩中经络与中脏腑
临床按脑髓神经受损的程度与有无神志昏迷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型。两者根本区别在于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迷而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中脏腑则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昏迷为主证,并常留下后遗症,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3、 辩病性
中风: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多以标实症候为主,根据临床表现注意辨别病性属,火、热、风、痰、血的不同,如平素性情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发病后甚或项背身热,燥忧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洪则多属火。若素有头痛、眩晕、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则多属热。若突然出现半身不遂、甚或神昏、抽搐、肢体痉强拘急,舌质红、舌苔白、脉弦紧则属肝风内动。素体形肥体胖,病后咯痰较多或神昏,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舌质淡或晦暗、脉弦滑则属痰浊壅盛。若素有头痛、病势较剧、舌质紫暗、舌苔灰黑、脉弦涩则属瘀血为患。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表现为气阴不足,阳气虚衰。如肢体瘫痪,手足肿胀,口角流唌、气短自汗、多属虚证,若兼有畏寒肢冷,为阳气虚衰的表现。若兼有心烦少寐,口干口苦,咽干舌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多属阴虚内热。
4、 辩闭证、脱证
闭者、邪气內闭清窍,症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痉强、属实证,根据有热无热又有阳闭、阴闭之分。阳闭为痰热闭阻清窍,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忧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阴闭为湿痰內闭清窍,症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延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阳闭和阴闭可相互转化,当依据临床表现、舌象、脉象的变化综合判断。脱证是五脏真阳散脱于外,症见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为中风危候。临床上尚有內闭清窍未开而外脱虚象已露,即所谓“內闭外脱”者,此时往往是疾病安危演变的关键时机,应引起高度重视。
5、 辨病势顺逆
临床注意辩察病人之“神”,尤其是神志和瞳孔的变化。中脏腑者起病即见昏愦无知,多为实邪闭窍,病位深、病情重。如病人渐致神昏,瞳孔变化、甚至呕吐、头痛、项强者,说明正气渐衰,邪气日盛、病情加重先中脏腑。如神志逐渐转清,半身不遂未再加重或有恢复者,病由重转轻,病势为顺,预后多好。若目不能视或瞳孔大不等,或突见嗝逆频频,或突然昏愦,四肢抽搐不已,或背腹骤然灼热而四肢发凉及至手足厥逆,或见戴阳及哦血症,均属病势逆转,难以挽救。
6、 中风的预防与调理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升高。再加上中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1)、多喝水,要做到每日保证1200毫升的饮水量,不口渴也要喝水。
(2)、少挨冻,及时增减衣物,春捂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寒冷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是很危险的,会使中风发病率增加。
(3)、饮食上以滋阴清润的食物为主,如芹菜、萝卜、菠菜、核桃、百合、玉竹、防风等。避免吃燥热的食物,如油炸煎炒、火锅、烈酒等减少食盐摄入量。
(4)、平稳降血压,很多人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想在最短时间内把血压降下来,以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其实血压降得过快也是很危险的,过快降血压,反而会促进脑缺血,引发脑梗死的危险,因此降血压要湿度不可过于急躁。
(5)、晨练时间不宜过早,很多老年人早上睡不着,四五点钟就起床锻炼,殊不知过早锻炼或者剧烈运动,血液会在四肢分布过多,脑部供血减少,极易诱发脑梗塞。很多老年人都是在晨练时突发半身不遂,特别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人更应该注意,要适度锻炼。
(6)、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避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参加适宜的文体活动。
(7)、在天气日益寒冷的秋冬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中风,从自身情况出发,科学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享受美好生活。